2023.01.13
《碳足跡part 2》
*以前在買東西時不太會去注意商品上相關的資訊,通常都是當伸手牌問評價而已,但自從在資策會後開始接觸到不同的認證標章,就會在商品上尋找有沒有接觸過的標章,前幾天得知了有「綠點」集點活動,搜尋了一下相關資訊,發現裡面不僅有「環保標章」、「碳足跡標籤」,甚至「有機農產品標籤」和「產銷履歷標章」都在裡面~去購物時真的會認真尋找選擇採購,有了綠點活動後,還可以集點換購~~
\
*碳足跡除了有「碳足跡標籤」也有「減碳標籤」,「碳足跡標籤」可參考《碳足跡》這篇記事,而「減碳標籤」則是為鼓勵企業除了能揭露碳排放外,希望能達到減碳效果,故企業自行設定一個基準,希望於基準前達成多少減碳值的一個碳標籤。
然而碳足跡究竟如何進行管理及盤查,其實是循著產品生命週期評估去做盤查,也就是依據產品的【設計、製造、運輸、銷售使用、排出回收】週期對每一階段的碳排放量進行評估,不僅僅是有形的產品可進行碳排,就連「個人無擔保貸款服務」也可以做碳足跡的評估,也就是如果可以受理貸款的機構(如銀行、信用合作社),在個人提出要做抵押或擔保時進行撥貸的無形服務,這一串流程也能計算碳足跡的排放,而在【設計、製造、運輸、銷售使用、排出回收】應算入哪幾種項目可能會被制定在「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」中,但若有些產品尚未被盤查而在網站上找不到產品類別規則的情況下,通常是由企業自行提出,並與同業間相互討論提出一個產品類別規則草案。
當計算碳足跡時要注意盤查的數據,有些盤查的數據可以直接做觀測盤查出來,但當沒有辦法去得知數據時,則可使用碳足跡的資料庫就有顯示相關的數據,然而既然要實際接露盤查狀況,利用資料庫的資訊就不能是全部,至少直接盤查的部分要超過10%才可以。
由於有些企業為了響應氣候變遷,會以購買綠電的方式來降低自己的碳排,惟在碳足跡盤查的過程中,根據ISO14067標準是沒辦法做碳折抵的,雖然在ISO提供了很多標準,但實際在盤查的過程中還是相當複雜,數學要很好就是了XD。
留言
張貼留言